专访瑞能股份董事长毛广甫:走远路、做难事,深挖护城河
今年1月,瑞能股份董事长毛广甫获得“深圳百名行业领军人物”称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瑞能股份是一家具有“创新”基因的企业。用毛广甫的话说,“创业时,电池检测技术几乎都掌握在国外厂家手中,国内很少人做过。但我们的研究水平是走在行业前列的,这让我们能够在深圳,将一个曾被海外垄断的技术做出产品来。”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科技自主自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这也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根本。
以瑞能股份毛广甫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科技创业者正日益成熟。作为科技创业浪潮中的一员,自身也实现从科研工作者向创业者、企业家身份的转变。
创业起步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之路,注定艰难。2003年,毛广甫率领创业团队成立深圳市瑞能实业有限公司,进入智能电池行业。和大多数创业公司一样,瑞能成立的前两三年也是备受煎熬。毛广甫戏称自己的创业团队没钱、没经验、没资源。
“当时几乎所有的钱都被拿来搞研发,生活十分艰苦”,毛广甫回忆,“当时公司只有七八人,我经常加班到深夜,有一次晚上正写代码,被财务通知,公司账上只有3000元了,工资都要发不出。”毛广甫笑着说,当时赶紧翻出通讯录,找大学同学问了一圈,最终从华为上班的同学那里借来10万元,才解了“燃眉之急”。
回忆创业往事,毛广甫说到,“当时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深圳租了400多平的仓库,就敢搞研发鼓捣机器,卖了最初的几台产品赶紧给同学还钱。”
电池检测领域的技术创新并不容易。毛广甫说,“我们能撑下来,得益于看准了产业机遇,放手一搏。”2004年,年营收30亿美元的联想收购了年营收90亿美元的IBMPC业务,当时这一轰动全球科技界的新闻,让毛广甫看到了笔记本电池检测业务的产业机会。“我连夜找来几台笔记本电脑拆开,里面的电池系统虽然复杂,但技术上可以掌握攻克。”
毛广甫带领年轻的团队,沉下心来,专注研发,不断攻克从实验室到产品的技术难关。2005年,瑞能推出第一代CTS系列智能电池充放电检测设备用于测试3C类锂电池,并不断升级产品及型号,相继推出更高性能ACTS系列3C电池充放电检测设备,设备电流电压检测精度最高达到万分之二,电流启动响应时间小于10ms。
当被问及,创业早期,为什么不去选择做短平快的产品,而是埋头研发当时还比较复杂的笔记本电池检测技术?毛广甫非常平静,“做难事就要走远路,做难事是瑞能的战略。我相信长期主义,要走技术攻关这条路,就是埋头走下去,不要透支眼前的红利。敢做难事,做有门槛的产品。”
有了技术和产品,如何打开市场。毛广甫几经周折联系到台湾笔记本电池的生产厂商。“台湾厂商派了采购代表来到工厂,我们当时的厂房很破旧,地面不平,除静电等设施也没有,但瑞能的产品技术是过硬的。”最终,瑞能凭借产品质量,以及比当时同行产品便宜一半的价格,拿下了公司第一个货值达50万元的大订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台湾市场起步,瑞能陆续开发了锂电池行业MES系统,提升产品服务能力。瑞能3C类锂电池充放电设备获得业内的充分肯定,成功收获ATL、欣旺达、比亚迪、德赛电池等知名公司客户。
产业化升级
抓住了笔记本等消费类电池产业的爆发机会,瑞能可谓赚到“第一桶金”,企业迅速发展。凭借在消费级电池检测积累的技术经验,毛广甫再次准确看中了锂电池在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应用上的产业机会,随即在公司内部设立动力电池产品团队,开始自主研发。
“当时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推动并补贴新能源汽车发展,各地纷纷上马动力电池产线,对锂电制造设备的需要庞大,瑞能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毛广甫回忆到。
深度钻研核心技术下,瑞能在动力电池检测领域技术持续突破。2009年,瑞能研发了CDS系列动力电池充放电检测设备,用于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的测试;2010年推出具有能量反馈功能的RCDS系列节能型动力电池充放电检测设备;2012年开发出模拟电池系统,以及BMS测试设备;2014年拓展锂电池后段生产线业务,打造安全、高效、稳定、节能的电池自动化交钥匙解决方案;2016年推出MTVS辅助安全系统,大幅提升电池测试安全性能;2017年,推出第三代1200V600KW超大功率电池包测试设备;基于碳化硅技术的检测设备正式销售。2020年瑞能的节能高效串联化成技术应用于锂电池化成分容生产线。
动力电池的核心是安全,而生产制造是电池安全的源头,只有控制好源头才能保证电池的品质和安全。在毛广甫看来,锂电检测虽然不是整个产业链产值最高的板块,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把锂电产业看做金矿,锂电检测设备就是挖金矿的铁铲。”
但我国锂电池检测设备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都较为单一。在国家对新能源大力扶持的政策背景下,一些中小型企业都加入到了生产行业中,锂电设备的质量参差不一。
面对同业竞争,毛广甫聚焦行业头部客户。“行业龙头选用了瑞能的设备,等于为我们品牌和质量背书,龙头效应下,其他客户自然也选择瑞能。在与龙头客户的服务过程中,瑞能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受益于新能源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及经营策略迅速调整,2020年以来,瑞能股份有选择性的承接具有长期合作基础、客户资信状况良好的后段生产线项目订单,现成功进入比亚迪、CATL、中航、瑞浦等锂电池龙头的供应商体系。
与比亚迪的合作,让瑞能股份稳居锂电检测行业的第一梯队。2020年,比亚迪“刀片电池”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瑞能股份串联化成方案成功应用于比亚迪刀片电池产线。
瑞能股份在高压串联化成领域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凭借高频SIC技术、四象限技术、电流分档、多维矩阵测试功能技术等核心技术,使得串联化成分容设备耐高压,功率密度更高。相比传统方案,瑞能股份的方案可节省50%空间,充电效率可达85%,模块成本节省70%,以10000CH为例,可节省电费约300万元/年,线材成本节省30%,散热费用节省超100万元/年。
发展至今,瑞能股份的高压串联的节能降本技术已在行业内成为标准。其化成分容自动化产线已成功获得比亚迪、鹏辉、瑞浦、亿纬、海辰、广汽、吉利等客户的订单。
深挖护城河
瑞能股份巩固动力电池检测业务的基本盘后,在储能检测市场持续发力。
2023年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下,储能市场表现亮眼。在毛广甫看来,电网储能、风光储一体化和家庭储能将为锂电池新增一片蓝海市场。瑞能股份依托核心的双向能量转换技术和电池管理技术,集中力量打造储能检测产品矩阵,深度挖掘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储能产品应用市场,从而拓宽企业产品线和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瑞能不仅自主开发了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系统,同时,推出了集中式储能电池测试系统,支持对2MW至5MW的20尺电池储能集装箱进行安全测试,最高测试电压可达2000V,为储能后续的使用安全提供了保障。
此外,瑞能股份还推出了光储融合化成分容系统。毛广甫表示,化成分容占据电芯产线能源消耗约30%,能源是电池企业长期的运营成本。围绕提供超安全、超节能解决方案,瑞能股份在业内首创光储融合化成分容系统,通过PCS将交流转换为700V高压直流,采用高压直流母线技术,将光储系统和电池工厂端化成分容系统进行高效结合,实现节能降本的效应。
从技术上的追赶者到引领者,瑞能股份将目标瞄准海外。传统的中国产品进入海外,大多数是打性价比的牌,而瑞能股份以技术和性能优势,进入欧美发达市场,显得更为可贵。
毛广甫说,“瑞能的产品有着独到的‘护城河’。首先是研发高效,产品技术做到快速迭代;其次是产品具备降本不降质的优势;第三是产品服务实现快速响应,与客户需求高度匹配。”
至今,瑞能股份已成为国内少数具有规模化出口海外市场能力的锂电检测设备生产企业。瑞能股份在韩国、日本、印度、加拿大、欧洲、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合作代理机构。在欧洲、美国等锂电制造企业,已有使用瑞能的产品。
与此同时,瑞能股份全资子公司瑞能时代,为欧洲市场工商业应用场景打造了兼容风电、光伏、充电桩等系统的分布式储能解决方案。目前,瑞能时代已与中集集团、天安及“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等达成战略合作,建设多个储能项目示范点。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及的“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新车总销量占比20%”的目标推算,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00万辆。国内外电池厂商纷纷为电动化浪潮布局产能的背景下,锂电设备厂商也将同步受益。
“瑞能的成功,可以说是牢牢把握了时代的机遇,站在了行业的潮头。”从2003年创业至今,瑞能股份已经走过二十载,企业的管理与文化也日臻成熟。
瑞能的人才团队,采取的是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模式,即加强员工的内部培养,同时不断吸收引进优秀人才,保持研发团队的技术创新活力,使之成为创造公司持续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引擎。毛广甫介绍,“锂电产业链条很长,每个环节的专业度要求都很高,需要有大量学习的过程,然后不断积累经验,团队不断去进步”。
瑞能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放和尊重。毛广甫说,“在瑞能,能力是话语权,品德是通行证;用尊严去管理,用成就去激励,才能推动企业凝聚人心,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毛广甫看来,“瑞能未来在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让企业走得更快更好,攻克更难的技术,做行业的新标杆,去研发新的检测工艺和方法。”
推荐阅读:
中汽协:2023年销量前十位轿车生产企业共销售738.1万辆 吉利汽车(00175)等销量呈两位数增长
明日复牌!ST同洲实控人将变更,拟收购靠谱云进入边缘计算领域
专题推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