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两会丨浙江聚焦“415X”重塑产业体系,高水平建设海洋强省
(原标题:长三角两会丨浙江聚焦“415X”重塑产业体系,高水平建设海洋强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见习记者顾婷婷,实习生徐翌轩 杭州报道
1月23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浙江省省长王浩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3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出口增长3.9%。
2023年,浙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八万亿元。2024年,浙江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
从浙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看,“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民间投资都是重点。值得注意的是,1月20日,浙江挂牌成立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2024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对海洋强省的提法更加详细和具体,明确提出了“高水平建设海洋强省”的目标,也列出了具体行动。
以“415X”集群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过去的几十年,浙江自发形成块状经济,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问题,例如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和转型升级缓慢等。因此,浙江正在依托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加快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肖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集群是块状经济的高级阶段,从单纯企业在生产空间的集聚,转变为区域内企业在生产、销售、创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的转变,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经济效益。
2023年,浙江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牵引,启动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4”是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群,“15”是指重点培育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X”是指重点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等前沿领域,重点培育若干高成长性百亿级“新星”产业群,使之成为特色产业集群后备军。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柯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数字智能化、绿色低碳化、链式集群化、服务高端化发展,是浙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集群化、体系化的思路下,浙江产业转型正在加快推进。不过,浙江的制造业集群发展还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柯敏指出,在链式集群化方面,浙江目前拥有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要是以宁波磁性材料、温州乐清电器等单个企业申请为主的集群,跨区域产业协同创建较少,由于竞争较为充分,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和本地产能扩张比例较低。
与此同时,浙江传统企业转型仍然有不少挑战。在柯敏看来,浙江省纺织服装、化纤、家居等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单位产值能耗、用水用电等方面仍然体量较大,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新赛道任务仍然艰巨。
王浩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传统产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000项以上,推动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五金制品等优势产业迈向中高端。
2024年,浙江将聚焦聚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集群式、高端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不过,破解浙江高质量发展“成长的烦恼”,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浙江还面对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够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够高、有效需求不足,民间投资活力不够强等内外挑战。
在2024年的浙江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些新的风向出现。浙江此次鲜明提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提出,推动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及时打通审批、供地、融资等堵点卡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扩大产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让社会资本真正“有得投、放心投、投得好”。
推动海洋经济成为新增长极
1月20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正式揭牌成立,把海洋产业、海洋港口、海洋渔业、海洋科技、海洋执法等涉海涉港职能聚合统筹起来,进一步释放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
今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浙江省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省海洋经济发展厅,负责统筹协调涉海涉港工作,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组织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全省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科技创新,统筹推进海洋港口发展、建设、管理,统筹协调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推进陆海联动、统筹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对海洋强省的提法更加详细和具体,明确提出了“高水平建设海洋强省”。
具体而言,浙江提出,围绕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国家海洋清洁能源基地、国家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实施临港化工延链、清洁能源聚变、船舶海工振兴等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发挥甬舟海洋经济核心区引领功能,加快建设环杭州湾、温台沿海等现代产业带,推动海洋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与上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相比,2024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中,海洋经济的分量更重、规划更明确。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所高级工程师毛翰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浙江的海洋经济在全国处于第四的位置,与广东、山东仍有明显差距,但浙江未来海洋产业规模体系的潜力很大,产业主要增长领域是绿色化工及上下游产业、海洋清洁能源、高端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临港汽车制造、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及海洋未来产业包括卫星互联网、深海矿产、蓝碳等。
2023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深化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建设,谋划打造一批海洋产业平台,培育壮大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现代海洋产业,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同时,统筹推进海洋强省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回顾浙江海洋发展的过程,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和政策推动相互形成合力,推动海洋生产力不断进阶。
浙江是一个海洋大省,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在建设海洋强省的基础性工作上,浙江探索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让海域“立体化”,划分为水面、水体、海床、底土等,明确渔业用海、工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旅游娱乐用海,既解决了既有用海难题,也为未来新的用海项目保持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海洋产业方面,2015年7月,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成立,2019年底,全球投资最大的单体产业项目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期项目全面投产,随后,项目二期于2021年底建成,2022年全面投产。
日前,浙江省政府总投资达80亿元的“4+1”专项基金正式落地舟山,将重点投向炼油化工、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等领域,旨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这意味着舟山的产业集群继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毛翰宣认为,未来,舟山绿色石化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减油增化”,围绕化工新材料,包括高端工程材料及功能性材料方面发展,未来产业集群的空间还会向本岛之外拓展。
此外,浙江还在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岛旅游、远洋渔业等现代海洋产业。在今年的浙江两会上,浙江省政协委员、民建会员、浙江省省属企业专职外部董事闫坛香认为,目前浙江省海洋产业仍存在科技应用能力和人才配备不足、经济基础条件尚需完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短板,要想实现海岛共富,必须加快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海上浙江”。
2021年,《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明确以“一环”引领,即突出环杭州湾海洋科创核心环的引领作用;“一城”驱动,即全力打造海洋中心城市;“四带”支撑,即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生态海岸带、金衢丽省内联动带、跨省域腹地拓展带;“多联”融合,即山区与沿海协同高质量发展,构建全省全域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
根据《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浙江海洋强省建设深入推进,海洋经济、海洋创新、海洋港口、海洋开放、海洋生态文明等领域建设成效显著,全方位形成参与国际海洋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
至2035年,浙江海洋强省基本建成,海洋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海洋生产总值在202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全面建成面向全国、引领未来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海洋中心城市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形成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临港产业集群,建成世界一流强港,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海洋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海洋海岛生态环境质量国际领先,拥有全球海洋开发合作重要话语权。
随着机构改革的落地,科技、产业、金融的合力促进,2024年浙江即将迎来海洋强省发展的关键之年。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今年浙江的工作重点。
浙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浙江要“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2023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7%、6.3%,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75%以上。
肖文表示,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方面,浙江应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不断提高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
其中,产业数据是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四链融合、促进数实融合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要素。在今年的浙江两会中,浙江省政协委员、致公党省委会常委、火石创造董事长金霞认为,浙江的数据产业发展,需要树立具有全国标志性、独特性的旗帜,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产业生态的集聚,建议以打造全国产业数据高地为核心高质量推进浙江省数据业发展。
王浩在分析浙江高质量发展“成长的烦恼”时提出,当前浙江也面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够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够高等问题。
破解该问题的核心是科技创新。2023年,浙江启动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15%,首家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9家,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4位。
针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难题,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就发挥智能计算的体系性优势,布局智能物联与数字制造重点任务,支撑高端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之江实验室副主任袁继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3年实验室的天基计算团队成功研发了两款国产自主可控的星载智能计算机,未来会服务于自然灾害监测、环境生态监测、城镇化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众多场景需求。
2024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推进高能级科创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创新策源地,牵引带动省内各类科创走廊提高创新强度和质效。
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适宜的制度保障。袁继新表示,这几年浙江的制度改革为全省打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赋予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进一步激活了创新活力。
今年浙江两会期间,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还会审议《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立法形式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在肖文看来,浙江营商环境优化思路的转变,标志着营商环境优化进入新的阶段,从政府办事服务提效转向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未来营商环境改革将向深水区迈进。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营商环境的要求较高。肖文分析,一方面,数字经济、高新技术的发展首先得解决人才的问题,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才能够为地区科技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数字经济、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现在基础保障、金融资源、政策试点等方面。
“一个地区只有具备优越的营商环境,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主体才能够大胆试、大胆闯,从而走出新赛道。”肖文表示。
推荐阅读:
21健讯Daily|保健食品蛋白粉首张备案凭证发放;安进骨质疏松药物Prolia获FDA黑框警告
全球最大资管机构紧急回应!卖上海写字楼与贝莱德基金和贝莱德建信理财无关
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大有可为 数字经济ETF(560800)涨超1%
对话顶级私募| 理成资产基金经理周锐:后疫情时期医药股的投资逻辑
专题推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