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山东第一:要强,更要稳
(原标题:数读山东第一:要强,更要稳)
一个省域的GDP达9.86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将这一数字放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可以排在前二十位,与2023年印度尼西亚(排全球第十六位)的GDP总量相当,是2023年新加坡GDP总量的2.7倍,是新西兰GDP总量的5.38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86万亿元,这是山东2024年的GDP总量,对全国GDP的增长贡献率为7.3%左右。将这一数字放在全国31个省市区来看,可排在第三的位置,与2024年北京和河北的GDP之和相当。因此,“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挑大梁”的定位,实至名归。
将2024年山东的经济指标与广东、江苏、浙江、四川、河南等其他5个经济大省比,山东也可圈可点。
2024年,山东GDP增速达5.7%,超过全国5%的经济增速,仅少于江苏0.1个百分比,位列全国第二位。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3%,排名全国第一位;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3.3%,排名全国第二位;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5%,位列全国第三位。
如果GDP总量说明经济规模之大,那山东的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总额等经济指标则更具含金量,更能体现作为经济引擎的功能,当然也更能体现经济大省的担当。
多产业,走在前
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底气从何而来?
山东曾用“两个70%”来形容其产业结构,即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因此,重化工业曾是山东的一大特征,这从代表性工业品上也有所体现。诸如:广东最擅长的是智能手机、无人机等;江苏在全国市场最具“统治力”的产品是光伏电池与半导体芯片;浙江在电工仪器仪表、金属切削机床、化学纤维等方面产量全国第一;而山东最擅长原油加工、机械制造、烧碱。
除了拥有重化工业的“底色”,山东与其他工业大省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2024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
其中,山东的制造业表现十分亮眼,涌现了全国最多的“单项冠军”。工信部数据显示,在前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中,山东省以23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大省。
山东制造业取得亮眼成绩,关键在于新旧动能转换。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制约,如果山东的“两个70%”不改变,就会陷入资源诅咒和环境制约,也会被别的省市赶超。在这一节点上,以“制造业当家”的山东走上了新旧动能转换之路。
2018年初,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
新旧动能转换就是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旧动能升级方面,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这一项目具有产能减量置换、工艺柔性设计、设备自主创新、产品高端低碳等优势,建成后将减少山东地炼产能696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万―500万吨、煤炭消费量75万吨。
山东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数据显示,2024年1月―11月,山东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投资项目11954个,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2%,青岛、潍坊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
在新动能培育方面,截至2024年底,山东累计建成国家级新兴产业集群7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此外,还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5个,其中千亿元级集群达到10个,带动上下游配套及关联企业超过2万家。这些新兴产业成为山东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培育新兴产业上,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山东将会争创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构建低空飞行服务、航路航线、低空智联网,培育更多典型应用场景等。
山东经济的韧性,除了工业运行呈领跑态势,农业的发展也一直“走在前”。
山东的陆地面积为15.58万平方公里,在全国31省市中只排到第二十名。尽管土地面积不占优势,但山东还是在蔬果、肉类、粮油等指标上,拿下了众多“全国第一”。2024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8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提到山东的农业代表,莫过于蔬菜。河南、四川、山东、江苏、广东,这5个经济大省的蔬菜种植面积均在2000万亩以上。其中,蔬菜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的是河南,达2699.1万亩,但蔬菜产量常年居全国首位的是山东。
21世纪以来,山东的蔬菜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2023年,山东的蔬菜产量达9272.41万吨,是河南蔬菜产量的1.2倍,江苏蔬菜产量的1.5倍,四川蔬菜产量的1.7倍,广东蔬菜产量的2.2倍。
“北寿光、南苍山、西莘县”,被称为山东蔬菜界的三驾马车。其中,潍坊寿光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从1949年到2023年,寿光的蔬菜产量从4.89万吨达到391.97万吨,增长了79倍多。寿光每天有约6000吨蔬菜运往全国各地,品种超200种。
如果说“产量”受地理条件的影响,那么“产业”更能印证农业大省的实力。自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以来,截至2022年,全国已公布1309个农业产业强镇,这可以看作各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2018年―2022年,山东共获得批复农业产业强镇89个,位居全国第一,四川83个镇排名第二,紧随其后的河南、江苏分别获批80个、64个镇,广东、浙江则分别获批57个、35个镇。
而且,山东省的农业产业强镇的主导产业涉及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2019年―2022年,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714.76亿元,在这些农业产业强镇的带动效应下,山东同时也成为农业经济大省。
截至目前,山东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1.1万家,粮油、果蔬、肉类、水产品加工能力均居全国首位,农产品出口连续26年全国第一,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同居全国首位。
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让山东在多个细分领域拿下了“第一”,这也是经济大省走在前的底气。
区位优,基础牢
山东的产业结构能够均衡发展,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势。
山东地处黄海之滨,拥有3505公里海岸线,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毗邻海域面积约15.95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这些自然条件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优势。山东约有26个大小不一的港口,其中不乏天然良港,比如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等。
2019年以来,山东成立山东港口集团,将多个港口、港区进行整合升级。5年来,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2.7亿吨攀升至2023年的17.1亿吨,增幅达34.6%。山东省的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0亿吨,居于全国首位。
其中,青岛港作为北方地区的重要港口,在山东港口群中处于核心地位。2024年前11个月,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达6.61亿吨,同比增长4.3%。目前,青岛港航线总数累计超过220条,航线总数稳居北方港口首位。
排在第二位的是日照港,2024年前11个月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75亿吨,同比增长5%。日照港是中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沿海港口,原油进口量也占全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9以上。
2025年山东政府报告中提出,山东要“做优做强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具体措施包括,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配套码头等工程建设,开展港口重大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建设零碳码头、零碳港区,打造智慧绿色港口;新开外贸航线10条以上;推动大宗商品储运基地规划建设;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除了海洋优势,山东还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山东地处中国东部,南北纵深,东西宽广,这样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山东成为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经济区的关键节点。2023年9月,国务院批复的《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山东的区位优势:“山东省是促进南北联动、东西陆海统筹,联通东北亚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
这样的区位优势使得山东具有了发达的交通条件。2024年,“轨道上的山东”还在提速,高铁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实现全国第一,山东15个城市均已贯通高铁。目前,山东已着手“县县通高铁”的计划,其中青岛、烟台已实现这一目标。
如果分析GDP排名前六的经济大省中的62个城市的高铁通达城市,将高铁通达城市的数量除以所有城市的数量,会直观看到一个城市的高铁通达度。分析发现,济南的高铁通达度在6个经济大省中最高。
这是因为,济南北接京津冀,南联长三角,东承环渤海经济圈,西通中原经济区,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济南站的高铁线路可通向全国79个城市,济南东站可通向104个城市,济南西站可通向159个城市。
近年来,山东正在以济南为中心打造一张“米字型”高铁网,南北方向是京沪高铁,东面是济青高铁,西边是济郑高铁,西北方向是石济客专,东北方向是济滨高铁,东南方向是济莱高铁,西南方向是济济高铁(济南至济宁)。目前,京沪高铁、济青高铁、石济客专、济莱高铁、济郑高铁已经通车,济滨高铁、济济高铁正在建设。
依靠地理优势和国土规划中重要枢纽位置,山东在港口和高铁方面拿下了诸多全国第一,这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基础保障。
同发展,共进步
目前,全国有26座万亿之城,山东青岛、济南、烟台占据3席,所拥有的万亿之城数量排名第三。排名第一和第二同为经济大省的广东和江苏,万亿之城数量分别占据5席、4席。
在GDP百强城市中,2024年前三季度,山东有12个城市即75%的城市进入百强城市中,以一城之差仅次于江苏,位列全国第二,这一实力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基本相符。
2024年前三季度,山东青岛的GDP总量为12399.1亿元,位列全省第一,排在最后一名的枣庄的GDP为1785.01,两者相差近7倍。但同为经济大省的广东,位列全省第一的深圳的GDP达25934.28亿元,最后一名云浮市GDP仅有890.3亿元,两者则相差29倍。
这可以说明,山东没有像广东深圳、广州这样经济极为强势的城市,因此在存在感方面稍显逊色。但广东各地市之间发展差异巨大,也导致广东在百强市方面落后于山东。
除了城市的发展,山东的县域经济表现也不错。
在百强县方面,山东占据了12席,次于江苏的25席,浙江的15席。龙口是山东第一强县,位列全国百强县第八。2023年,龙口的GDP达1511.4亿元,其工业体系涵盖了29个大类,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海工装备等4条“百亿级”产业链。其中,高端铝材料产业链突破“千亿级”规模,是地方经济的强大后盾。
在百强区方面,山东占据6席,在6个经济大省中排名第五。如果说江苏是强市、强县经济的领跑者,那广东则是强区经济的领跑者。
但山东与其他经济大省相比,呈现出“协调发展,整体占优”的发展格局,各城市之间齐头并进,县域经济均衡发展,全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更为协调。其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放在全国一盘棋中,冒尖儿的并不算多,但却没有特别明显的发展落差,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鲁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彼此渗透和交融,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城市密集区,这样的发展态势更符合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
2025年的山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3%,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合理水平,继续稳健发展。
比较而言,山东无疑是稳健发展的典型。2025年,山东将继续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的路线,继续在中国经济体中充当“稳中有进、共同发展”的排头兵。
推荐阅读:
专题推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